(相關資料圖)
開漁在即,漁民用吊機把大型網具搬上漁船。 李向東 攝
■ 陽江日報記者/王靜
“我們提前十幾天為開漁做準備,希望開漁第一網能有個好收成,大家滿載而歸!”8月16日上午,船東張二第在閘坡漁港信心滿滿地等待開漁。經過休漁期間的維修補養(yǎng),張二弟的“粵陽江漁06168”漁船煥然一新,船員們集結完畢。
當日上午9點多,閘坡國家級中心漁港內一片熱鬧景象。一艘艘小船往來穿梭,將船員和生活物資運送至漁船上,間或有運冰船為漁船補充冰塊。臨近開漁,港池內的漁船上隨處可見忙碌的船員,有的檢查機器,有的準備繩索,有的整理物資,進行出海前最后的物資補給。
記者在“粵陽江漁06168”漁船上看到,漁網、漁繩等工具均已準備就緒,船員們正整裝待發(fā)?!盀榱诉@次出海,我們準備了200多公斤的冰塊,以及滿足1個月所需的物資。一般情況下,漁船會在兩三天內回來一次。”張二弟告訴記者,如果天氣特別好,也沒有臺風,可以在海上待半個多月,沿途遇到收魚船,就把捕撈的漁獲直接賣給他們。他和船員提前做好了修理船機、添置日常用品、清理船艙和船底等工作,并準備了1000多個魚盤,準備往東南方向行船,希望能收獲5000公斤以上的漁獲。
60歲的船東張認光依然精神十足、目光銳利,談起自己的漁船“粵陽江漁06126”如數(shù)家珍。出海捕魚30多年,他先后更換了4艘漁船,這艘漁船與他相伴15年,承載了深厚的情感。
“為期3個半月的休漁期內,我花了5萬多元,對漁船進行檢修,也參加了安全生產的培訓和演練活動,為開漁做足準備。”張認光表示,這次出海的船員共12名,漁船主要往臺山海域方向行駛。以往開漁后的第一批漁獲都以池魚居多,大多選擇返回閘坡漁港售賣。希望這次能夠多捕撈一些帶魚、鯧魚,力爭第一網實現(xiàn)“開門紅”。
“出發(fā)啦!”中午12時,開漁令響,千帆競發(fā)。懷著愉悅的心情,張認光啟動了漁船,與其他漁船一起,浩浩蕩蕩地奔赴遠海,準備開啟新一輪耕海牧漁。
展開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