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)
6月26日,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。據(jù)新華社報道,草案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,突出學校和家庭對青少年和兒童的教育。同時,對利用紅色資源、文化遺產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文化場館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,通過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獎勵、國慶節(jié)和重要紀念日、重大節(jié)慶日等活動,通過升掛國旗、奏唱國歌、憲法宣誓等儀式禮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作出具體規(guī)定。
愛國,是人世間最深層、最持久的情感,是一個人立德之源、立功之本。2020年犧牲在中印邊境沖突的陳祥榕,日記本上一句“清澈的愛,只為中國”,寫出了多少戰(zhàn)士純粹而炙熱的愛國之情,寫出了以生命捍衛(wèi)祖國壯舉的赤膽忠心;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,伴著音樂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12名少年、176名代表將國旗手手相傳的一幕,令多少國人眼含熱淚;每逢新中國生日之際,天安門廣場上那一抹鮮艷的中國紅,總能凝聚起華夏兒女的驕傲和豪情......愛國,是每個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,已深深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基因。
不過也要看到,有一小撮人的行為,與濃厚的愛國氛圍格格不入。他們或發(fā)表詆毀、侮辱英烈言論,侵害烈士名譽、榮譽等人格利益,或毀損、玷污、踐踏國旗,或在直播間竄改國歌曲譜,一次次引發(fā)眾怒,挑戰(zhàn)公眾底線。還有些人,口里說著愛國,行為卻不夠理性甚至背道而馳,或把愛國作為發(fā)泄情緒的理由,或把愛國當作廉價的買賣,消費他人愛國情懷......種種違背良心的惡形惡狀,折射愛國主義教育在這部分人身上的嚴重缺失,也反映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常態(tài)化法治化不夠廣泛、不夠完善。
在我國,一系列法律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規(guī)定,不斷提高著全社會熱愛祖國、保家衛(wèi)國、赤心報國的意識和氛圍。例如,憲法和國防教育法、高等教育法、教育法、義務教育法中都有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,網(wǎng)絡安全法、國旗法、國歌法、英雄烈士保護法等也為依法嚴厲打擊有關違法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(jù)。相比于這些法規(guī),此次提請審議的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,將散布于多項法規(guī)中的愛國主義要求統(tǒng)一聯(lián)動起來,對從前原則性的相關規(guī)定做了進一步細化,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。
比如,紅色資源、文化遺產,都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。草案中對利用這些基地場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作出具體規(guī)定,有助于潤人無聲地傳承和發(fā)揚愛國主義精神,激勵更多人增強國之自信,涵養(yǎng)強國之心。除充分利用各類資源、設施及平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,草案還規(guī)定了愛國主義教育的領導體制、教育內容和支持保障措施,以及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責、各有關方面向不同群體和對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。一部愛國主義教育法,通過多層次、廣覆蓋的建制立規(guī),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制度化軌道,以法治方式推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在更廣闊的空間落地生根。
愛國,是優(yōu)秀民族文化傳統(tǒng)中最核心、最精華的部分,是中華民族經(jīng)歷五千多年縱橫捭闔、坎坷輝煌發(fā)展史沉淀下來的最深沉的集體記憶。通過專門立法,在全社會上好、上實愛國主義教育這堂意義重大的必修課,既是教育本身的使命,也是凝聚群眾力量、振奮民族精神、推進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。(記者 辛音)
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聯(lián)系郵箱: 9 92583 5@qq.com
關于我們| 客服中心| 廣告服務| 建站服務| 聯(lián)系我們
股票周刊 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